李德仁院士谈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条件成熟,越快越好
摘要: 李德仁院士谈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符合国家、市场、人民等多方需求,符合技术发展整体趋势,符合国际行业发展整体趋势,希望能够尽快组织专家论证,制定标准和规划,尽早立项落地。
日前,自然资源部在2019年全国国土测绘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将启动“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领域作为凝练形成大项目、大工程的重点关注方向。
消息一出业界一片欢腾,甚至有声音认为,该项目即将催生测绘产业生态链万亿级市场蓝海。
然而据泰伯网记者了解,目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只是一个初步设想,尚未经过相关部门、专家、市场等多方论证,时间表尚无从谈起,距离真正立项、落地仍有较远距离。目前阶段谈“万亿市值”,只是业界对国家级实景测绘项目的美好愿望。
那么,基于行业现状推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否具备充分条件?进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否符合各方需求?如果推进该工程适合采取何种路径?泰伯网记者就这些问题请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教授。
1 实景三维中国已具备充分条件
李德仁院士介绍,目前实景三维产业已经具备充分的技术条件,且市场需求强烈,具备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这类大型国家级工程的基础。
首先,测绘卫星、无人机航测、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移动测量系统和自动化采集汽车等“空天地”三维数字采集方法已经成熟;
其次,5G网络、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让业界具备了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同时,各地市基于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线划地图)制作的三维地形图和如今辐射全国的街景地图,也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实景三维产业此前普遍面临的部分问题,在自然资源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目前已得到显著改善。
以往产业内存在硬、软件过度依赖进口的情况。但随着修订《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鼓励创新驱动的政策法规出台,实景三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软件产品越来越多。如武大吉奥、泰瑞数创、立得空间、航天远景等企业,都在进行相关产品的自主创新研发,部分已经过实践检验。
李德仁院士还提到,困扰地理测绘企业多年的拖欠工程款问题,也有望在近期缓解。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这意味着,今后各地理信息企业会有更多的研发投入来开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这类全国性大工程,资金压力大大减少。
2 符合国家、市场、人民多方需求
地图从二维到三维、从室外到室内、从地上到地下已经是全球科技发展和智慧地球建设的必然趋势,而实景三维更加直观,可量、可算、信息丰富,是关系国防安防、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生态环保、人工智能等诸多产业发展的重要应用技术,因此备受关注。
事实上,伴随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市对实景三维建设已经存在非常迫切的实际需求,不少行业和地区已先行试水。李德仁院士介绍称,目前全国已有武汉、上海、南京、广州、嘉兴、深圳、成都、重庆等600多个地区在不同应用场景尝试了三维模型或实景三维模式并获好评。如深圳在几个区用2-3cm分辨率无人机倾斜摄影,为城市三维查处违章建筑,和城管配合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虽然各地已经根据城市和行业发展需求自行开展了实景三维项目,但李德仁院士认为,若想让整个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仍需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
李德仁院士表示,现阶段推进实景中国建设符合国家、市场、人民等多方需求,符合技术发展整体趋势,符合国际行业发展整体趋势,希望能够尽快组织专家论证,制定标准和规划,尽早立项落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这意味着,各个行业都要加快发展进程,尤其是地信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符合我国发展的整体规划。
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这类全国性大体量项目,必然有除国家测绘部门之外的民营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对市场经济有极大促进作用。
同时,实景三维也关系着智慧交通、智能房管、管线规划、环保监测等诸多民生领域,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有助益。
据李德仁院士介绍,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三维扫描产业也非常关注,德国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实景三维建设。
泰伯网了解到,去年发布的《欧洲地理空间产业展望报告》,将整个地理空间产业广泛划为GNSS与定位、GIS与空间分析、遥感和三维扫描四个类别,在传统的3S领域添加了三维扫描。报告预计,到2020年欧洲三维扫描市场将占全球市场的28.3%,即34.8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3%,三维扫描市场将成为地理空间行业四个分类中增长最快的市场。
我国实景三维产业发展迅速,正处于关键上升期,此时若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经过论证顺利推进,对我国争夺世界级产业三维扫描产业,乃至地理信息产业高地是重要助力。
3 实景三维产业亟待上层推动
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和各行各业对实景三维产业的实际需求,促使同类项目 “遍地开花”。但是,由于缺少完整的行业标准体系和全国范围内的顶层设计,整个行业仍处于不规范的无序生长状态。
李德仁院士表示,制定完整的行业标准体系是推动实景三维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国家级项目落地的基础。
尽管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5628-2017实景地图数据产品》在一定程度填补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在实景地图数据产品方面的空白,但距离建立完善的实景三维标准体系还有较大差距。好在李德仁院士团队等国内相关专家已参与到国际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中,这为我国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良好参考。
当然,推进国家级项目不可能一蹴而就,规划、资源、时间缺一不可。
李德仁院士建议,在相关部门制定基本战略方向、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众包力量,吸收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具有专业能力的民营企业积极性,再由国家适当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项目推进路径上,李德仁院士认为可以分地区、分行业、分步骤进行,不必急于求成,更要杜绝“一哄而上”,盲目上马。
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对实景三维模型的需求优先级和精度标准要求不同,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费情况进行整体上层规划,按照不同标准统筹安排当地实景三维建设进程:在资金不足时可先满足重要应用部门和主要街区、干道需求,按照从二维到三维,先城市后乡村,从室外到室内,从地上到地下的顺序,逐步推进。
如:在地形较为平坦的乡村地区,现阶段使用无纹理的简单三维,或2.5维建设即可完整呈现地形地貌,那么在满足现阶段应用要求的情况下就不必急于苛求呈现纹理细节。但是在路况复杂的立体交通枢纽,或者基于安防、环保等特殊需求,部分地区必须采用包含地上地下环境,纹理清晰、细节准确的高精度实景三维体系才可进行实际应用,这些地区和项目就需要作为规划重点,给予充分经费支持。
目前,这种推进路径已在德国等国家得到验证,可行性很高。李德仁院士认为,在我国标准制定完善,规划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其经验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实景三维建设。
李德仁院士还强调,要进一步发展测绘产业,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国家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精化、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海洋测绘、内陆水下测绘等几大发展方向缺一不可。单就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来看,现阶段已具备充分的技术条件,且市场具备足够的进取心,上层推动将充分激活产业动力,符合各方期待。
上一篇: 海量卫星遥感影像的背后,谁来买单?
下一篇: “黄河大合唱”中的测绘乐章
所属类别: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