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中的测绘乐章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擘画蓝图、锚定航向。
一年多来,河南测绘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建设“黄河大脑”,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更加智慧;编制相关规划工作底图,为黄河滩区综合治理规划提供地图可视化技术支撑;构建统一的黄河区域本底数据库,为黄河综合治理摸清底数;打造沿黄区域三维立体“一张图”,黄河生态廊道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设“黄河大脑”让黄河保护更智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水沙问题,建议构建‘黄河大脑’去服务流域保护与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家耀说。他早在2001年便开始研究数字黄河,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
他解释,“黄河大脑”首先通过“天空地海”一体的智能感知传感器网络获取海量信息来感知黄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怎么样,植被、湿地、空气质量、沙漠化程度如何,都可以采用卫星对地观测、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各种感知手段智能获取。”他说。
掌握了各种数据,才能对整个黄河流域作出一个合乎实际的判断和决策。王家耀院士举例说:“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不同,任务也就不同。比如,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水土流失治理;而下游生态流量偏低,湿地萎缩,主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态修复。”
“黄河大脑”怎样“动脑”,进行判断和决策呢?这就需要有一个“操作系统”——时空大数据平台。王家耀院士表示,要利用时空大数据平台,聚合诸如黄河流域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生态屏障及生态环境数据、社会经济人文数据等多种数据,通过多维融合、关联分析、数据挖掘等,对黄河流域作出更精准、全面的分析判断,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智慧监测、评估、预警,流域农作物生长态势、矿产资源动态、经济发展趋势监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监测、分析与评估等。
“构建‘黄河大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感知、存储、分析、判断、决策的作用。”王家耀院士表示,“目前,我们正在收集黄河流域各时间段的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为构建黄河流域实景三维平台做准备,平台建成后将接入时空大数据平台,实现黄河流域所有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表达。”
研发系统 打造沿黄区域三维立体“一张图”
黄河裹挟着泥沙一路向东,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来到中原腹地河南,完成中游到下游、山地到平原的渐变。
“要按照‘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点带面构建黄河流域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表示。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高规格编制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实施了黄河流域“百千万”试点工程,并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基础,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涉及的行政区域分布、黄河大堤坐落、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的核查,集成建立黄河流域土地、矿产、水流、森林、草原、湿地以及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状况基础数据库和“一张底图”,进一步摸清了黄河流域(河南段)自然资源家底。
按照河南厅部署,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了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应用系统,支撑黄河区域的空间规划和生态治理。“系统构建了统一的黄河本底数据库,为黄河综合治理摸清了底数,能有效避免各地项目规划和实施中的冲突,提高科学统筹能力。”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付治河说。
系统的最大亮点是拥有表达实景的黄河河南段三维地形数据和建筑物模型数据。项目负责人李旭打开系统,笔者发现,在小浪底库区,大坝真实场景和地形起伏都一目了然,在黄河豆腐腰地区,集成了农房倾斜摄影数据,展现了建筑物实景三维,逼真还原了村庄风貌;桃花峪和花园口集成了可以呈现实景的点云数据,炎黄二帝雕塑各个角度都清清楚楚。
据介绍,目前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应用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果,完成集地形三维、0.8米分辨率卫星影像、1∶1万地形图、国情普查、“三调”、永久基本农田、湿地资源、林地、鸟类分布、自然保护地、地灾、矿产等为一体的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库及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获取了沿黄大堤外扩5公里范围共11000平方公里的0.2米高清航空摄影数据,正在制作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
开拓应用 服务科学决策与生态治理
兰考县东坝头黄河湾段,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处,呈“U”字形,因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
“准备起飞。”2020年12月26日上午9点左右,在东坝头镇的一片开阔空地上,随着操作口令的响起,一架无人机迅速升到80米高空,四五分钟后,成功获取生态草场种植现状,无人机随即缓缓降落。
这是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对黄河滩区综合整治项目进行无人机监测。从2020年9月起,该中心每隔两三周,就利用无人机对黄河滩区综合治理、居民迁建、控导工程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周期性的动态监测,监测数据都集成在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应用系统中。通过不同时段的无人机航测数据,系统可以对比发现项目的施工进展,直观展现郑州、开封、新乡、洛阳、三门峡、沿黄大道等地重点工程进度。
据介绍,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应用系统实现了数据统计分析、项目管理、专题应用等功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为现状分析、规划落地、项目实施等业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在黄河生态治理方面,利用系统可划定治理范围,快速获得准确的人口数量、治理成本等现状信息。
项目规划时,方案是否合理、选址占地情况如何,这些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预判。在系统里选择项目空间位置,与规划数据、“三调”、市县发证采矿权、地灾隐患点、自然保护区等图层叠加,可以分析项目的选址范围、占地情况,确认用地类型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也可以辅助决策。以东坝头村居民迁建工程为例,系统在查看征迁范围、确认补偿标准后,可以进行拆迁分析。
下一步,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将在重点区域制作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立高精度全景三维立体的数据体系,确保在东部较平坦地区依然可以看到地形的起伏变化;将黄河规划、项目实施等相关数据集成在一张三维底图上。系统完成后,拟接入政务网,满足各单位应用服务需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决扛稳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的测绘担当。”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济宝说。
下一篇: 我国首个“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获批
所属类别: 行业动态